| |||||
| |||||
This is the maritime idyllic east station that we are responsible for。(這是我們負責建設的海上田園東站) 在海上田園東站,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,向塞爾維亞觀察團介紹著深圳地鐵12號線海上田園東站的施工概況,這個小伙子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——王斌,深圳鐵12號盾構技術負責人。 提起盾構,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盾構機的駕駛者,他們操作著龐大復雜的盾構機,在地下深處進行著隧道掘進工作,宛如戰場上的將軍,一馬平川,勇往直前。而這背后,盾構技術負責人,盾構團隊中的軍師,他們默默無聞,在盾構掘進戰役中有條不紊的部署著各項工作,王斌就是這樣一個角色。 初次接觸盾構,是在深圳地鐵5號線,那時剛剛在海外項目歸來的王斌,對盾構機這個工作,王斌還是一籌莫展,認知度為“0”。我好奇的問他 “這么復雜的工作,0基礎的你怎么考慮的”。他笑了笑,說:“我覺得上班之后的每項工作,都和學校里書本上的不同,所以我不怕0基礎,只要認真學習,努力工作,就可以做到了。”這樣一個踏實認真的90后,代表著軌道青年一代的真實寫照。 認真學習努力克服 深圳地鐵五號線盾構區間,王斌這個“小白”,無從下手,看著什么都熟悉卻也都陌生,項目領導為了讓他快速熟悉工作,給他找了個師傅,讓師傅領他進門。 短短幾天的時間,在師傅的帶領下,“小白”王斌對盾構施工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,正準備等師傅開始帶他開展各項工作的時候,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,師傅家的孩子提前出生了,錯過孩子出生的師傅交代完工作,便馬不停蹄地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,留下了一個“懵圈”的王斌獨自工作。 剛遇到師傅有事,項目領導就通知,臨時來了項大活——方案編寫與評審。這讓新人王斌有點摸不著頭腦,不過既然答應了領導,那自己就一定可以好好完成。王斌靜下心來,而后開始整理思路,看看都需要完成什么,什么時間完成,做好這些,王斌便找到項目部有經驗的老員工,請教編寫方案的模板與專家評審的流程,對于不確定的內容,他就打電話請教師傅,讓師傅拍板,一次次請教、一通通電話最終讓他完成了評審的方案。可是,這原本已經穩妥的工作,卻又在評審前一天出了岔子,評審專家組的組長卻因為臨時有事,無法參加評審會,這樣的話就會耽誤后面的施工作業。這讓王斌的心又懸了起來,思索了許久,王斌跟專家溝通,決定登門拜訪。晚上九點他來到專家組組長家中,將方案匯報給專家,經過組長的審核與調整,組長簽下了名字。第二天的評審會順利完成,王斌送了一口氣。 在王斌他的成長中,獨立面對是一個讓他成長的訣竅。項目接到通知要編寫盾構施工的相關工法,這項在老員工眼里亦是大工程的事情,對于新人王斌更是頗有難度,不過有師傅的帶領,王斌覺得這項工作不會太困難。可是 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,”在編寫工法之初,王斌的師傅又因為家中有事,請假了,這項工作便全全落到了他的身上。有了之前的經歷,這次工作王斌更顯得沉著冷靜。“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”,從查閱資料到咨詢老師傅,一點點記錄,一頁頁整理,歷經了無數個工作到凌晨的夜晚,王斌出色的完成了省部級工法工法編寫任務,獲得領導表揚與贊賞。 再苦再難不打退堂鼓 深圳地鐵12號線,是電建集團在深圳地鐵承建的第二條地鐵,打著全面超越7號線的口號,在12號線各工程局都鉚足全力,積極組織施工建設,整條線內形成了一股爭優比先的施工氛圍。 作為這一份子中的我們,自然也是不甘落后,處處爭先,海上田園東站的開拓者五號盾構機,成為深圳地鐵12號線首臺始發的盾構機。獲得了地鐵集團、業主的一致贊賞。而這背后都除了項目部的努力與支持,還有我們盾構人的付出。 軌道公司深圳地鐵12號線,含四個盾構區間,工作量大,周邊環境復雜。為做好盾構施工工作,王斌和他的同事們提前統籌規劃,積極組織工作。進場后他們逐步摸排,入戶調查,遇到需要房屋拆遷的住戶,不解與拒絕,讓他處處碰釘子。但是這并都未能阻擋他的腳步,他依舊熱情洋溢,一家一家,一戶一戶,耐心地為每家住戶講解著,在他鍥而不舍的感染下,前期工作終于得到了推動。 工作取得了進展,王斌也是內心歡喜,但他并未因此放松,因為他心里知道,現在僅僅是這場“戰役”的開端,后面還有更硬的仗需要他去完成。 盾構前期用電,需要借用其他單位的電箱接電,由于工作之初,各家與我們不熟悉,他們不是漫天要價就是直接拒絕,較真的王斌依舊沒有放棄,他繼續一家一家的拜訪,但是接連多天卻毫無進展,有些灰心的他站在路邊,感嘆著“難道這次真的不成了嗎?那么我接下來的工作該如何開展。”搖了搖頭,王斌把自己剛剛氣餒的想法打消,決定換種思路。他想既然跟其他單位借的想法不通,那么是不是可以換其他方法,自己接。然后他快步朝著周圍單位的進電箱去了,他悄悄的把各家單位直接的接電商電話收集起來,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他根據電箱上邊的單位名稱聯系人家,就這樣挨家挨戶的試,最終有家同意給我們接電,就這樣王斌完成了前期用電工作,同時還未項目節約了近10多萬的成本。 如此忙碌的外業工作,他的內業資料也一點沒有落下,盾構隊的各項資料都名列前茅,經常被業主單位及地鐵集團當作模范表揚。我問王斌“你本來是內業工作者,但是由于12號線的特殊性,你走到外面與人談判商討,是不是一段很難忘的經歷。”王斌笑笑,打趣道“是呀,這項工作讓我練就了與人溝通的本領,哪天公司不需要我了,我還能去跑銷售呢”,這看似玩笑的言語背后包含著的辛酸與不易,只有王斌自己才能體會。 作為新生代的軌道青年,他們鍥而不舍,他們勤勞奮進,他們將電建精神時刻銘記,爭當新時代的逐夢人。 | |||||
[打印頁面] [關閉窗口] |
瀏覽: |